业内人士指出,多元化发展的背后是药品零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。2019年底、2020年1月,老百姓、大参林相继在官微表态,公司将坚决执行国家中标价格,公司门店全部“4+7”带量采购药品进行降价调整,实现与医院“同药同价”,这意味着连锁药店的药价降幅最高可达90%,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。
根据企业年报,2019年,四家上市连锁药房中,老百姓的销售毛利率最低,从2015年的37.22%下滑至2019年33.59%;大参林、一心堂2019年销售毛利率在近六年内首次低于40%,分别为39.48%、38.70%;而益丰药房的销售毛利率也在2019年创下了近六年最低值39.01%。上述四家公司去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,令零售连锁药店焦虑难解。
而在全国逐步进入“后疫情时代”的当下,消费者购买药品和卫生用品的习惯受疫情影响发生深刻变化,医药电商将会持续给连锁药店带来影响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全国零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2018年为3842亿元,增幅为4.85%,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同时医药电商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1234.4亿元,增幅达22.9%。疫情也正在加速这一趋势:来自京东健康的数据显示,2020年“618”期间,京东健康的医药健康类商品成交件数同比增长173%。
在此情况下,各大连锁药店希望通过布局医养服务,增加用户粘性提升门店营收。益丰大药房在2019年财报的发展计划中提到,公司通过开设中医馆、中医坐堂、门诊部、店内简易门诊以及互联网医疗等方式,向诊疗延伸;一心堂在2019年年报中提到,公司开始探索“药店+诊疗”的新业态模式,2019年新设经营诊所有2家。
一直以来,诊所与药店的定位存在错位竞争的特征。业内人士指出,在药店中,诊疗往往作为增值服务被导入,药与诊的权重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。而诊所更多承载诊疗职能,通过医生的干预可以实现药品销售的目的。零售连锁布局医养、医疗业务能否做大,取决于能否吸引用户到平台来使用该项业务。